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群体,自控力差,常无法配合手术,因此最常用的麻醉方法是全身麻醉。小儿麻醉对于家长而言也是一种考验,家长们对于“麻醉”充满了担心和恐惧,其实如果能能正确认识它就不会那么害怕和紧张了,下面我们就聊一聊小儿全麻。
一、术前访视,
这是麻醉安全的一个重要环节。术前麻醉医生会对患儿进行访视,主要了解孩子现在和过去的健康状况,包括任何呼吸问题,如哮喘、孩子是否打鼾等;多项研究表明,当前有或近期发生过上呼吸道感染的儿童行全身麻醉时,发生围手术期呼吸系统不良事件的风险增加,主要与气道高反应性有关,我们建议非紧急情况下存在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儿进行延期手术。
另外需要关注的一个问题是术前禁食禁饮,因为反流误吸是麻醉中最危险的并发症之一,误吸可导致化学性肺炎、气道阻塞肺不张等,一旦发生就是一场“灾难性”事件。所以麻醉医生会再三叮嘱。2023年美国麻醉医师协会术前禁食实践指南在2017版的基础上做了更新,原则上还是一样。
*清饮料包括清水、糖水、无渣果汁、碳酸类饮料、清茶及黑咖啡(不加奶),但不包括含酒精类饮品。
二、麻醉实施。
麻醉医生会将一个氧气面罩罩在孩子的口鼻处,给孩子吸氧。麻醉药物一般采用呼吸道吸入、静脉或者肌肉注射等方式进入患儿体内。麻醉药物起效后,患儿会进入睡眠状态,身体痛感消失,肌肉也会进入松弛状态(这些反应家长不用担心,手术结束后就会恢复)。根据手术类型及手术时长选择气管插管或者置入喉罩。
在麻醉过程中,医生或护士会密切观察患儿呼吸、心率和节律、体温、血压和血氧水平,保证患儿生命安全。手术会在孩子睡觉的过程中完成。
三、麻醉复苏。
手术完成后我们并不能马上把孩子送回病房,而是要在手术室进行麻醉复苏,也就是让患儿恢复良好的自主呼吸,如果是气管插管的患儿,还需要拔出气管导管。拔管后继续严密观察,待患儿意识恢复达到离室标准后才能在麻醉医生和手术室护士陪同下送回病房。对于全身麻醉,根据2018年发表在《ANESTHESIOLOGY》上的实验对于年龄小于3岁小朋友,有无全麻经历总体的智力评分没有明显差异,多次经历全麻的儿童与未经历全麻的儿童没有差异。总体来说,儿童全身麻醉是一种常见且安全的麻醉方式,其可以减少心理创伤导致的行为发展紊乱及心理障碍;并使精密的手术能在安静的环境中快速完成,所以家长们不必对全麻产生过度的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