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科普资讯 > 老年健康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

罗亮兴  深圳市罗湖医院集团笋岗街道社康中心   更新时间:2024-12-27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老年骨质疏松症患病率快速攀升,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我国60岁以上人口为2.64亿( 约占总人口的18.7%) ,65岁以上人口超过1.9亿( 约占总人口的13.5%)[2],是全球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全国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调查显示: 目前我国骨质疏松症患病人数约为 9千万[3],其中女性约7千万。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聊聊老年性骨质疏松。

image.png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 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定义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损坏而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一般指老年人70岁后发生的骨质疏松)。

老年性骨质疏松的严重后果是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即在日常活动中受到轻微创伤即可发生的骨折。老年性骨质疏松骨折的常见部位是脊柱、髋部和前臂远端。老年性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害很大,病残率和死亡率高。


image.png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表现

疼痛、脊柱变形和发生脆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典型的临床表现。需要警惕的是许多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早期并无明显症状,而是往往在骨折发生后经X线或骨密度检查时才发现已有骨质疏松。[1]

1.疼痛

老年患者可有腰背或全身骨骼疼痛,负荷增加时疼痛加重或活动受限。

2.脊柱变形

老年性骨质疏松严重者可有身高缩短、驼背、脊柱畸形以及脊柱的压缩骨折。

3.骨折

脆性骨折是指低能量或者非暴力骨折,如从站立或更低的高度跌倒或其他日常活动引发的骨折,常见于胸、腰椎,髋部,尺、桡骨远端和肱骨近端。

image.png


但是,老年性骨质疏松骨折是可防、可治的。尽早预防可以避免骨质疏松及其骨折的发生。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治疗

1.基础措施  包括调整生活方式和使用骨健康基本补充剂

(1) 加强营养,均衡膳食: 建议摄入富钙、低盐 (5 g/d)和适量蛋白质(每日蛋白质摄入 量为1.0~1.2 g/kg)。

(2) 充足日照: 直接暴露皮肤于阳光下接受足够紫外线照射。注意避免涂抹防晒霜,但需防止强烈阳光照射灼伤皮肤。       

(3) 规律运动: 增强骨骼强度的负重运动,包括散步、慢跑、太极、瑜伽、跳舞和打乒乓球等活动; 增强肌肉功能的运动,包括重量训练和其他抵抗性运动。

(4) 戒烟、限酒、避免过量饮用咖啡及碳酸饮料。

(5) 尽量避免或少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

( 6) 采取避免跌倒的生活措施: 如清除室内障碍物,使用防滑垫,安装扶手等

2. 骨健康基本补充剂

( 1) 钙剂: 充足的钙摄入对获得理想峰值骨量、缓解骨丢失、改善骨矿化和维护骨骼健康有益。50岁以上中老年推荐每日摄入1000~1200 mg。尽可能通过膳食摄入充足的钙,饮食中钙摄入不足时,可给予钙剂补充。营养调查显示我国居民每日膳食约摄入元素钙400 mg,故尚需补充元素钙约500~ 600 mg/d[1]。对于有高钙血症和高尿钙患者,应避免补充钙剂; 补充钙剂需适量,超大剂量补充钙剂可能增加肾结石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 2) 维生素D: 充足的维生素D可增加肠钙吸收、促进骨骼矿化、保持肌力、改善平衡和降低跌倒风险等。维生素D不足可导致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增加骨吸收,从而引起或加重骨质疏松症。

2.药物干预

抗骨质疏松药物有很多种,主要作用机制不同,或以抑制骨吸收为主,或以促进骨形成为主,也有一些多重机制的药物。常用于临床的包括双膦酸盐类:通过与骨骼的羟磷灰石结合,抑制破骨细胞的功能,从而抑制骨吸收。降钙素类:是一种钙调节激素,能抑制破骨细胞的生物活性,减少破骨细胞的数量,从而减少骨量丢失,并能缓解骨痛。雌激素类:能抑制骨转换,阻止骨丢失[1]。甲状旁腺激素:是目前促进骨形成药物的代表。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类:选择性的作用于雌激素的靶器官,入雷洛昔芬可以与骨骼上的雌激素受体结合,表现出类雌激素活性,抑制骨吸收,而在乳腺和子宫内膜表现为抗雌激素作用。锶盐:人工合成的雷奈酸锶是新一代抗骨质疏松药物。活性维生素D及其类似物,维生素K2。

3.康复治疗

运动是保证骨骼健康的措施之一,老年期可以保存骨量减少骨丢失。针对骨质疏松症制定的以运动疗法为主的康复治疗方案以备大力推广。运动可以从提高骨密度和预防跌倒两个方面预防脆性骨折。

image.png



老年性骨质疏松虽然是一种常见且危害较大的疾病,但并非不可防、不可治。通过加强对骨质疏松的认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做到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就能够有效降低其发生风险,减少骨折等并发症的发生,让老年人拥有健康强壮的骨骼,更好的享受美好老年生活。

参考文献:

[1]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 (2022)

[2]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 (第五号)-人口年龄构 成情况  

[3]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 矿盐疾病分会. 中国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 2018) [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21.

来源:中国医学科普网-老年健康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