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科普资讯 > 健康常识

医学检验:精准医疗的“隐形守护者”

张春秋 许超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崇明分院检验科   更新时间:2025-04-23

摘要:医学检验作为现代医学的基石,借助科学手段为疾病诊断、疗效评估和健康管理提供客观依据。本文以临床常见检验项目为例,深入解析检验技术原理、报告解读要点以及检验流程优化方向,旨在提高公众对医学检验的认知水平,促进医患之间的有效协作。

关键词:医学检验;精准医疗;检验技术;报告解读;质量管控

一、引言

在现代医学体系中,医学检验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就像一把精准的钥匙,能够打开人体微观世界的大门,帮助医生窥探身体内部的奥秘,从而为疾病的诊断、治疗以及健康管理提供至关重要的依据[1]。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医学检验也在持续发展革新,其在精准医疗中的作用愈发凸显。深入了解医学检验相关知识,对于提升公众健康素养、优化医疗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2]。

二、医学检验:疾病诊断的“侦察兵”

医学检验主要通过对血液、体液、组织等各种样本进行分析,以此揭示人体微观层面的生理和病理变化。以糖尿病筛查为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这三项检测联合应用,能够精准区分糖代谢异常的不同阶段[3]。根据崇明地区2022年的数据显示,在通过社区体检发现的糖尿病患者中,有30%的患者在疾病早期没有明显症状,完全依靠检验结果才得以确诊[4]。这一数据充分印证了医学检验在慢性病防控中发挥的关键作用,它就像敏锐的“侦察兵”,在疾病尚未露出明显“破绽”时,便能及时发现异常,为后续的诊断和治疗争取宝贵时间。

三、检验技术革新:从显微镜到人工智能

3.1 自动化革命

过去,医学检验多依赖手工操作,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容易出现误差。如今,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出现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这种先进的仪器可在短短1小时内完成200项检测,相比传统手工操作,效率足足提升了20倍[5]。崇明分院引进的流水线系统更是实现了“样本进 - 结果出”的全程无人干预操作,极大地减少了人为因素导致的误差,确保了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6]。

3.2 分子诊断突破

分子诊断技术的发展为医学检验带来了新的契机。以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为例,实时荧光PCR技术凭借其高灵敏度成为检测新冠病毒的重要手段。该技术的灵敏度可达100拷贝/mL,这意味着它能够在极其微小的样本中检测到病毒的存在,就如同在25米长的泳池中精准检测出一滴病毒RNA,为疫情防控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7]。

3.3 智能辅助诊断

人工智能(AI)技术在医学检验领域的应用也日益广泛。AI算法具备自动识别外周血涂片中异常细胞的能力,能够辅助检验师快速筛查白血病病例,其准确率超过95%[8]。这一技术的应用,不仅减轻了检验师的工作负担,还提高了疾病筛查的效率和准确性,为白血病的早期诊断提供了更有力的保障。

四、检验报告解读:数字背后的健康密码

对于患者来说,检验报告上的各项数据往往让人感到困惑。以肝功能报告单为例,其中包含了许多反映肝脏健康状况的关键指标。

谷丙转氨酶(ALT):当ALT数值>40 U/L时,通常提示肝细胞可能受到了损伤。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剧烈运动后也可能导致ALT一过性升高,所以不能仅凭这一指标就做出诊断,还需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综合判断[9]。

白蛋白(ALB):ALB<35 g/L时,表明肝脏的合成功能有所下降。对于慢性肝病患者而言,这一指标异常需要警惕腹水的发生风险[9]。

直接胆红素(DBIL):如果DBIL显著升高,同时尿胆红素呈阳性,那么就有可能提示存在梗阻性黄疸[9]。

为了帮助临床医生更准确地解读复杂的检验结果,检验科建立了多学科会诊机制(MDT)。2023年,崇明分院通过MDT模式,成功使肝病误诊率下降了18%,充分体现了多学科协作在检验报告解读中的重要性[10]。

 五、检验质量管控:精准医疗的生命线

 5.1 全过程质控体系

为了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建立完善的全过程质控体系至关重要。

分析前:这一阶段的细节把控直接影响检验结果的质量。例如,采血管抗凝剂类型的选择必须根据具体检测项目来确定,不同的检测项目对抗凝剂的要求不同;采血时间也有严格规定,像皮质醇检测就需要固定在8:00采样,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11]。

分析中:每日对仪器进行校准是保证检测数据准确的基础操作,同时积极参与国家卫健委室间质评,通过与其他实验室的比对,不断提升自身检测水平[12]。

分析后:建立危急值即时通报制度是保障患者安全的关键环节。比如,当血钾>6.5 mmol/L时,必须在10分钟内通知主管医生,以便医生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13]。

5.2 区域性检验协同

崇明—市区医联体积极推进检验结果互认工作,这一举措不仅减少了患者的重复检查,还为患者节省了医疗费用。据统计,每年通过检验结果互认可节约医疗费用超过300万元,真正实现了医疗资源的优化利用,提高了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14]。

六、公众参与:提升检验效能的合作之道

6.1 检验前准备

公众在检验前做好充分准备,对于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例如,在进行血脂检测前,需要空腹12小时,否则甘油三酯可能会虚高20%,从而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进行24小时尿蛋白定量检测时,要准确记录总尿量,并且正确使用防腐剂,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检测结果出现偏差[15]。

6.2 互联网 + 服务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医院借助互联网平台为患者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服务。患者可以通过医院公众号实时查询电子报告,对于异常结果,系统还会智能推送健康建议,方便患者及时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采取相应的措施[16]。

七、结语

医学检验正逐步从传统的“辅助检查”角色向“诊断决策核心”转变。随着质谱技术、液体活检等新方法、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和应用,医学检验在个体化医疗中的作用将更加突出。在此,建议公众定期参与健康体检,主动学习检验常识,积极与医务人员配合,共同为守护健康筑牢防线。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医学检验结果互认专家共识[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22.

[2]WHO实验室质量管理指南(2021版)

[3]李立, 王芳. 糖尿病诊断中不同检验项目的应用价值分析[J]. 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 2020, 9(3): 451 - 452.

[4]上海市崇明区慢性病流行病学调查报告(2023)

[5]刘晶, 张华.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发展现状与应用前景[J]. 医疗装备, 2019, 32(15): 194 - 195.

[6]王强, 陈辉. 检验流水线系统在医院检验科的应用效果评估[J].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2021, 45(4): 406 - 409.

[7]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S]. 2022.

[8]Zhang Y, Liu X, Wang Y, et al. Application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Leukemia Diagnosis Based on Peripheral Blood Smear Images[J].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2022, 11(15): 4321 - 4330.

[9]王吉耀. 内科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 456 - 460.

[10]李明, 赵刚. 多学科会诊机制在检验报告解读中的实践与效果分析[J]. 临床误诊误治, 2024, 37(2): 102 - 105.

[11]丛玉隆. 临床实验室分析前质量管理及对策[J].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04, 27(8): 483 - 487.

[12]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检验中心. 临床实验室室间质评工作指南[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20.

[13]中国医院协会. 患者安全目标手册(2022版)[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22: 45 - 46.

[14]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区域检验结果互认工作规范(试行)[S]. 2020.

[15]陈文彬, 潘祥林. 诊断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 256 - 258.

[16]张涛, 王莉. “互联网 +”医疗服务模式在医院检验中的应用与探索[J]. 中国数字医学, 2023, 18(5): 108 - 110.


来源:中国医学科普网-健康常识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