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科普资讯 > 少年儿童健康

冬春儿童常感冒,科学预防不能少

邱琪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更新时间:2025-01-23

随着冬春季到来,各类呼吸道传染病高发。与儿童感冒相关的消息也频频登上“热搜”,引起了广大家长朋友们的关注和担忧。冬春季儿童感冒增加的原因是什么?主要病原有哪些?如何提前做好预防工作?下面为大家一一揭秘。

冬春季儿童感冒增加的原因

1. 病原体活跃,感染风险增加

呼吸道感染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存在明显的季节性。气候因素会影响呼吸道病原体的感染和传播,尤其是在冬季结束和春季开始时,气温往往不稳定。这种气候条件为呼吸道病原体的滋生和传播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流感病毒、肺炎支原体等病原体较为活跃,气温下降时更容易导致儿童感染。

2. 冷空气刺激,儿童抵抗力下降

儿童的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抵抗力相对较弱,容易受到各种病原体的侵袭。尤其是在冬春季节,早晚温差大,儿童身体对气温变化不能很快适应,容易引起感冒。同时,寒冷干燥的气候导致儿童呼吸道黏膜功能下降,从而更容易增加病原体感染的风险。此外,冬春季过敏原的增加,如花粉和灰尘,也可能加重儿童的呼吸道症状,进一步影响他们的健康。

3. 空气不流通,户外活动减少

冬春季节,儿童通常在室内活动较多,户外运动量下降,免疫力降低。尤其在寒冷的天气里,为了保暖,人们常常将门窗紧闭,导致室内空气流通不畅,室内病菌浓度增高。在学校、托幼机构等,儿童之间的接触频率增加,密闭的空间使得病原体的传播更加容易,进一步提高了感染的风险。

引起冬春季儿童感冒的主要病原

1. 流感病毒

流行期:冬末春初,冬季流行时病情较重。我国北方通常呈冬春季(10月至次年4月)流行,尤其是1月和2月为高峰期;南方有冬春季和夏季(8~9月)两个流行高峰。

高发年龄段:5岁以下儿童是重症流感的高危人群,尤其2岁以下风险最高。

主要症状:突发高热,体温可达39~40℃,常伴有畏寒、寒战。呼吸道和全身症状较常见,如咳嗽、咽痛、头痛、酸痛肌肉、乏力等。部分儿童也可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儿童流感易引发急性喉炎、中耳炎、支气管炎和肺炎等严重并发症。在学校、托幼机构等人群密集的环境中更易感染,常发生暴发疫情。

2. 肺炎支原体

流行期:秋冬季较常见,尤其是11月至次年3月期间。

高发年龄段:5岁及以上的学龄儿童和青少年高发。

主要症状:持续高热,体温通常在38.5℃以上,可达数天至数周。咳嗽多为刺激性干咳,初期表现为阵发性,随着病情进展,咳嗽变得剧烈且持续,可伴随咳痰。全身症状主要包括头痛、乏力、流涕、咽痛等。部分儿童可能出现耳痛和胸痛。重症病例可伴随呼吸困难和喘息。

3. 鼻病毒

流行期:春、秋季相对高流行,尤其学校开学之后,冬季为高发期。

高发年龄段:婴幼儿和免疫力低下儿童更易感染。

主要症状:大多数儿童感染后会出现典型的感冒症状,如鼻塞、流涕(开始为清水样,后期变为粘稠或黄色分泌物),打喷嚏,干咳,咽痛,部分儿童可能会出现头痛或肌肉酸痛等全身不适。对于年幼的儿童或有哮喘等基础疾病的儿童,鼻病毒感染可能导致更严重的下呼吸道症状,如支气管炎和肺炎。儿童可反复感染鼻病毒,每年平均可达8至12次。

4. 呼吸道合胞病毒

流行期:冬季和早春高发,10月至次年4月较为流行,1月和2月为高峰期。

高发年龄段:2岁以下婴幼儿中较为常见,是导致婴幼儿细支气管炎和肺炎的最常见原因。

主要症状:早期主要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如鼻塞、流涕、咳嗽、声音嘶哑,多数有发热。部分可发展为下呼吸道感染,出现喘息或呼吸窘迫(如,呼吸频率加快、三凹征、哮鸣音和湿啰音)。少数重症病例可并发心力衰竭。呼吸道合胞病毒可以重复感染,也易发生家庭传播。

5. 腺病毒

流行期:冬春季高发,尤其是12月至次年3月,流行高峰通常出现在1月和2月。

高发年龄段:6月龄至5岁儿童高发,特别是2岁以下婴幼儿更容易感染。

主要症状:儿童感染后常出现反复高热,多在39℃以上,可伴有咳嗽、咽痛、喘息等症状。部分儿童可出现流行性角结膜炎,表现为眼睛充血、刺痛,有分泌物。腺病毒也可感染消化道,引起腹痛、腹泻,多为稀便或水样便,可伴有呕吐、发热等症状。在学校和托幼机构中,容易出现聚集性疫情。

如何预防和应对

1. 保持良好的室内环境

通风换气: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建议每天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有助于稀释呼吸道病原体。

温度适宜:根据天气变化适时调整室内温度,及时增减衣物,注意儿童的着装要舒适、透气,避免儿童因温差过大而感冒。

2. 合理饮食,规律作息

营养均衡:多吃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蔬菜和水果,摄入足够的蛋白质,以增强免疫力。避免油腻食物,保持饮食清淡,促进消化和吸收。

调整作息:确保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鼓励儿童进行适当的户外活动和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

3. 及时接种疫苗

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之一。由于流感病毒易变异,需要每年接种最新的流感疫苗,以提供最佳的保护效果。因此,在流感高发季节到来之前,要及时带儿童接种流感疫苗,以提高自身免疫屏障,降低发病风险。

4. 注意个人卫生

勤洗手:教育儿童养成勤洗手的习惯,尤其是在吃饭前和外出回家后,使用肥皂或洗手液清洗双手。

良好的呼吸道卫生: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肘部遮挡口鼻,避免飞沫传播,使用过的纸巾应及时丢弃并洗手,尽量不要触摸眼睛或口鼻。

5. 避免人群密集场所

减少外出:在流感和感冒高发季节,尽量减少带孩子去公共场所,尤其是人员密集和通风不良的地方。

佩戴口罩:在必要时,尤其是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或医院等场所,建议儿童佩戴口罩以减少感染风险。

6. 出现症状后的应对措施

如果儿童出现感冒症状,如发热、咳嗽等,家长应及时采取以下措施:

观察症状:密切关注儿童的身体状况,若症状持续加重,特别是呼吸急促或精神状态改变,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原体以便进行针对性治疗。

对症治疗:如儿童出现发烧、咳嗽等症状,可根据医生指导给予适当的药物治疗,如退烧药、止咳化痰药等,严格按照说明书或医生指导使用。

避免自行用药:不要盲目使用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因大多数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抗生素对病毒无效,甚至可能增加耐药性风险。

休息调养,补充水分:保证充分休息,清淡饮食,鼓励儿童多饮水,有助于促进体液循环和排出体内废物及病毒,缓解症状。

隔离传染源:患病期间尽量待在家里,避免将病毒传给他人。

通过以上措施,家长可以有效预防和应对冬春季儿童感冒,保护孩子的健康。


来源:中国医学科普网-少年儿童健康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