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科普资讯 > 医学保健

“借刀制敌”高手——利妥昔单抗 28年屹立不倒的淋巴瘤战神

刘芬  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   更新时间:2025-05-08

不同于化疗药物,利妥昔单抗不带一兵一卒,巧用“借刀制敌”这一招,成就了它在淋巴瘤治疗领域战神地位。这位淋巴瘤战神到底如何“借刀制敌”,一起揭开神秘面纱吧?

 

一、利妥昔单抗的"身世":从实验室到抗癌神器的逆袭  

1997年,医学界迎来了一位"抗癌明星"——利妥昔单抗(Rituximab)。它的诞生源于科学家对免疫系统的深度探索。在人体内,B淋巴细胞表面有一种名为“CD20”的分子标记,像是细胞佩戴的“身份徽章”。科学家发现,某些淋巴瘤细胞会大量携带这种徽章,而健康细胞却很少表达。于是,利妥昔单抗应运而生:它是一种精准的"抗体导弹",专门锁定CD20徽章,直击肿瘤细胞。  

作为首个获批的“抗肿瘤单克隆抗体”,利妥昔单抗开启了"靶向治疗"的新纪元。28年过去,它依然是淋巴瘤治疗的基石药物,甚至被纳入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基本药物清单,堪称抗癌界的“常青树”。  

 

二、利妥昔单抗的"借刀杀敌":不费一兵一卒的智慧

如果把抗癌比作一场战争,传统化疗如同“无差别轰炸”,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而利妥昔单抗更像一位“谋略家”,用"借刀杀敌"的智慧四两拨千斤。  

第一步:标记敌人,发号施令  

利妥昔单抗进入人体后,像一名“侦察兵”,迅速扫描所有B细胞。一旦发现携带CD20徽章的细胞(包括肿瘤细胞和部分正常B细胞),便牢牢贴附在它们的表面,给这些细胞打上“死亡标签”。  

第二步:借刀杀人,激活免疫军团

利妥昔单抗本身并不直接杀伤细胞,而是通过两大“借力”机制:  

1. 召唤补体系统:它像吹响战斗号角,激活血液中的“补体蛋白”,在肿瘤细胞表面打孔,使其破裂死亡(补体依赖的细胞毒性,CDC)。  

2. 调动免疫细胞:它通过抗体的Fc段,吸引巨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等“免疫士兵”,对标记的细胞发起围攻(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ADCC)。  

第三步:触发细胞“自杀程序”  

部分被标记的肿瘤细胞还会启动内部凋亡信号,主动“自我了断”(直接诱导凋亡)。  

为何28年屹立不倒?  

利妥昔单抗的“智慧”在于:不依赖自身杀伤力,而是最大限度激活人体免疫系统,减少对正常组织的误伤。这种“精准制导+借力打力”的策略,使其在淋巴瘤治疗中始终占据C位。  

 

三、利妥昔单抗的“不良反应”:强大背后的代价  

尽管利妥昔单抗战绩辉煌,但就像所有药物一样,它也可能带来一些"副作用风暴"。  

如同免疫系统被突然“唤醒”后的过激反应。利妥昔单抗猛然杀死太多肿瘤细胞,肿瘤细胞破裂释放许多细胞因子,可能会让人体产生发热、畏寒、寒战、低血压、风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等症状,还可能发生肿瘤溶解综合征症状,比如高尿酸、高血钾、高血磷、低血钙等症状。

应对策略:用药前通过解热镇痛药(如扑热息痛)和抗组胺药(如苯海拉明)、糖皮质激素等药物预处理,缓慢滴注,细心监护,对症处理即可。治疗期间密切监测生命体征;长期随访免疫功能。    

 

结语:抗癌战场上的“东方不败”

利妥昔单抗用“借刀杀敌”的智慧,改写了淋巴瘤治疗的历史。它不靠蛮力,而是凭借精准的靶向设计和巧妙的免疫调控,成为医学界“以柔克刚”的典范。未来,随着联合治疗方案和新型抗体的迭代,这位“老将”或许还能续写新的传奇。


来源:中国医学科普网-医学保健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