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科普资讯 > 少年儿童健康

儿童麻醉苏醒期的温柔守护:如何安抚小宝宝的“起床气”

张雪梅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更新时间:2025-05-10

随着近年来儿童健康问题的日益受到重视,儿童手术中的麻醉管理变得尤为重要。由于儿童往往难以配合指令,且对手术室陌生环境充满恐惧,全身麻醉成为了儿外科手术中的主要麻醉方式。随着医疗人文关怀的不断提升,如何妥善照顾小宝宝麻醉苏醒期的“起床气”,成为了麻醉护士的重要职责。在儿科医疗领域,每一次小宝宝的手术都牵动着一个家庭的心,而麻醉苏醒期躁动更是需要我们用爱心与专业知识来应对这一“起床气”。

 image.png

一、揭秘“起床气”背后的原因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小宝宝的“起床气”--苏醒期躁动[1]。对于儿童而言,由于他们无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苏醒期躁动往往以哭闹、挣扎甚至抗拒的形式表现出来。特别是在麻醉苏醒阶段,由于残留着麻醉诱导前对手术过程的不安记忆,手术部位的不适,使得他们更容易出现情绪波动。作为麻醉护士,我们需要深刻理解这种“起床气”背后的原因,它不仅仅是简单的情绪反应,更是儿童身心状态的一种综合体现。

 

二、打造温馨舒适的苏醒环境

 

为了减轻小宝宝的“起床气”,营造一个温馨舒适的苏醒环境至关重要。

1.调整全麻恢复室环境:确保恢复室的温度、湿度和光线都调整到最适合患儿的状态。小儿体温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容易受环境、麻醉因素的影响出现低体温。因此,手术室室温建议控制在24~26℃,对于新生儿建议采用电热毛毯保温,同时避免温度波动来带的不适刺激。柔和的灯光、适宜的温度和湿度能够减少外界环境对小宝宝的刺激,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苏醒过程。

2.播放轻柔音乐:在恢复室内可以播放一些轻柔的音乐或自然声音,如海浪声、鸟鸣声等,这些声音有助于安抚小宝宝的情绪,让他们感受到一种安心和宁静。

 

三、专业细致的护理技巧

 

1.密切监测生命体征:麻醉护士需要密切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等,确保他们的苏醒期间身体状况稳定。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报告医生并采取相应措施。

2.保持呼吸道通畅:在苏醒期间,孩子的呼吸道可能会受到麻醉药物的影响,早期吞咽功能尚未恢复的情况下,容易出现呼吸道梗阻。因此,需要时刻准备经鼻经喉吸痰处理以及头偏侧固定以避免舌后坠,同时关注胸廓呼吸动度与经皮血氧饱和度来避免窒息这一严重意外情况发生。

3.疼痛管理:关注孩子的疼痛情况,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缓解,如给予适当的镇痛药物或镇痛泵,例如腺样体扁桃体切除术后的患儿接受布洛芬可以明显改善患儿对疼痛的耐受情况,漏斗胸患儿型NUSS手术后,以枸橼酸芬太尼和盐酸托烷司琼为主要成分镇痛泵的使用可以改善患儿应疼痛出现的呼吸抑制及反射性呕吐,从而改善患儿术后不适。

 

三、心理安抚

1.温柔交流:在苏醒期间,大部分患儿会以语言的询问为首发表现“妈妈去哪儿了呢?...”,此时患儿是期待获得语言上的回应,用温柔的话语与患儿交流,让他们感受到关爱和支持。可以通过轻拍他们的背部、握住他们的小手等方式,给予他们安全感。

2.家长陪伴[2]:鼓励家长在允许的情况下陪伴小宝宝度过苏醒期。家长的安抚对小宝宝来说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需要通过术前、术后与心理支持三个方面予家属宣教:术前,家长应如实告知孩子的健康状况,积极参与术前讨论,了解麻醉风险及注意事项。术后,家长需密切观察孩子的恢复情况,包括伤口情况、生命体征等,及时向医护人员反馈任何异常症状。在心理支持方面,麻醉后的孩子或会出现情绪上的波动或焦虑,家长可以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安抚,与孩子交流,提供安全感和理解,并尽量减少他们的压力和焦虑。

3.提供玩具或游戏:根据小宝宝的年龄和兴趣,提供适当的玩具或游戏,以分散他们的注意力,减轻焦虑和不安。

 

五、结语

综上所述,儿童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处理需要综合考虑环境、专业护理、心理安抚等多个方面。通过采取上述具体措施,可以为患儿提供一个温馨、舒适、安全的苏醒环境,安抚好麻醉后患儿的“起床气”


来源:中国医学科普网-少年儿童健康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