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水仙碱是一种生物碱,可在体内被氧化为毒性更强的二秋水仙碱,对消化道、骨髓、心肌等细胞有极强的抑制作用,常造成多器官衰竭而死亡[1]。研究表明,当一次性摄入0.5–0.8mg/kg秋水仙碱时,患者死亡率约为10%;但当急性摄入剂量超过0.8mg/kg时,死亡率可上升至100%[2, 3]。由于秋水仙碱治疗窗窄,中毒剂量与治疗剂量十分接近,时常有中毒事件发生,且目前尚无有效解毒剂。因此,对于服用超致死量秋水仙碱患者来说,治疗难度极大,死亡率极高。与之前报道不同,我院收治一例超致死量秋水仙碱中毒患者,发病早期出现典型秋水仙碱中毒表现,通过积极清除体内毒素、早期康复训练以及人文关怀,最终被救治成功,现报导如下,为临床医生收治类似患者提供参考与借鉴。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25岁,于2020年8月13日,因“口服秋水仙碱22小时余”入院。患者与家人争执后,于2020年8月12日22时许服用超致死量秋水仙碱,据家属交代约80片(1mg/片),口服药物4小时后患者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急送附近医院急诊科行洗胃治疗,后症状好转,22小时后再次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不适且症状较前加重,持续不缓解,转诊治我院急诊科,再次给予洗胃后,以“药物中毒”收治入院。起病以来,精神差,未睡眠,未进食,小便正常,大便次数增多。既往体建,入院前未提供相关心理疾病病史。入院查体:生命体征正常,神志清,精神可,心肺腹查体无异常。急诊考虑患者服毒剂量大、病情危重,立即转入监护室。
入ICU时,患者频繁出现恶心、呕吐、腹痛,心电监护提示:血压低、心率快、脉氧不能维持,立即予以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通气,大黄导泻、药用炭片吸附,留置尿管、胃肠减压,建立静脉通路,同时积极准备床旁血液净化。完成右股静脉置管后,采用PE+CRRT模式,其中PE一共3次(每次置换量3000ml),间断CRRT,一共治疗10次(共运行720小时)。同时予以静脉注射甲泼尼龙80mg tid抗炎、拮抗秋水仙碱对骨骼抑制;乌司他丁注射液90mg bid清除炎症介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抗感染3g q8h,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异甘草酸镁护肝,泮托拉唑护胃、莫沙必利促进胃肠蠕动;适当补液、扩容,监测CVP,指导容量管理。
在治疗4天患者出现持续性血便,初为暗红色血性便,后逐渐变为鲜红色血性便,心电监护提示:血压低、心率加快。查体:贫血貌,眼睑、指尖苍白,心肺查体无明显异常,腹软,上腹部轻压痛,肠鸣音活跃,双下肢无水肿,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急查血常规(最低值):WBC 0.19(单位10^9/L),PLT 6(单位10^9/L),中性粒细胞0.03(单位10^9/L),考虑三系减少、骨髓抑制,予以输血小板、血浆、冷沉淀、凝血酶原复合物改善凝血功能,去白悬红细胞纠正贫血,应用止血药物,并进行骨髓活检,提示:骨髓抑制。此外,治疗1月后,患者出现双上肢麻木、肢体感觉减退,肢体一过性震颤,考虑周围神经损伤,联系我院康复科,协同制定康复计划。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发现患者出现情绪激动、自杀倾向强烈,积极与患者沟通,在患者清醒状态下完善量表评分,并请心理科会诊,在心理医生指导下,患者提供其既往“重度抑郁”病史多年,并联合心理科医师制定治疗方案,患者症状改善。
2 讨论
秋水仙碱在临床应用十分广泛,是治疗急性痛风、家族性地中海热的首选药物,也是治疗心血管疾病、肝纤维化、肿瘤等相关疾病的辅助性用药[4, 5]。随着秋水仙碱在临床上应用范围逐渐扩大,人们获取秋水仙碱的机会增多,综合分析秋水仙碱中毒原因:医源性差,自行加量;食用未经处理的黄花菜(金针菜、忘忧草等)、藏红花,在体内被氧化为毒性更强的二秋水仙碱;存在心理疾病或精神压力过大自杀者,据统计后两种原因是引起中毒常见的原因[6-9]。有研究指出,当摄入剂量在0.5-0.8mg/Kg时出现机体出现毒性反应,当急性口服剂量达0.8mg/Kg(超致死量)时则致命[3]。但本例患者入院前一次性摄入秋水仙碱达1.67mg,已远超于一般致死量,病情危重,在疾病早期表现出胃肠道损伤、多器官衰竭、周围神经损伤等秋水仙碱典型的中毒症状,通过积极清除体内毒素、早期康复训练以及人文关怀,患者最终康复出院。
患者服用秋水仙碱片剂后,进入体内的毒物首先与胃肠道接触,破坏消化道黏膜屏障,使黏膜上皮水肿。洗胃能够对患者的消化道进行有效的清洗,将体内的毒素迅速排出,防止机体吸入过多的毒素,是目前治疗急性中毒的首选方法之一,主要包括清水、5%碳酸氢钠溶液。还可以利用活性炭、蒙脱石散的吸附作用以及大黄、甘露醇的导泻作用促进毒素排出。活性炭是一种细小颗粒,在其内部存在许多小孔,极大地增加了其表面积,因活性炭具有极强的吸附能力,且无刺激性,不会引发胃肠道不良反应,常作为急性中毒的一线用药,研究表明,5g活性炭可以与10mg秋水仙碱的结合率达90%以上[10]。另外,根据秋水仙碱在体内作用途径,发现其主要在空肠、回肠被吸收,通过结肠排出,因此,可利用含有大黄的中药煎剂保留灌肠——结肠透析疗法,能通腑泄浊,促进毒素从肠道途径排除,从而减少毒物吸收,将中西医完美结合,发挥最大的作用。此外,大黄可以增加肠道粘膜的血流灌注,减轻中毒对肠黏膜缺血缺氧的作用,进一步有效的清除患者肠道内的毒物存积。
值得注意的是,清除血液中毒物也是清除体内毒素一部分。根据秋水仙碱分子质量大小、溶解度、半衰期、分布容积、蛋白结合率以及内生肌酐清除率等选择合适的透析模式,秋水仙碱是一种小分子,分子量为399Da,但目前关于透析对秋水仙碱中毒作用众说纷纭。Schaffer等人[11]利用CRRT联合PE成功救治秋水仙碱中毒患者,并强调CRRT联合PE治疗的必要性,特别是在秋水仙碱中毒危重病例的早期,以最大限度地从从体内清除毒素。同时,Wu, J等人[12]总结出PE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秋水仙碱毒素清除,并提出早期将PE用于治疗成人或儿童大剂量秋水仙碱中毒患者的观点。此外,Ozdemir等人[3]发现秋水仙碱与血浆蛋白结合率高,表观分布容积大,建议采用PE,时机越早越好。除此以外,周江[13]通过采用“白”+“黑”(蒙脱石散+活性炭)联合CRRT疗法,成功救治1例秋水仙碱中毒患者。相反,Matthias等人指出[14],PE并未清除中毒患者全身的秋水仙碱,分析PE失败的可能原因是秋水仙碱从血浆重新分布到组织间隔室。综上,PE和CRRT的治疗效果需要进一步的临床验证。虽然PE和CRRT都可以清除毒物,但PE能显着改善凝血功能,而CRRT可有效减轻肾脏、心脏负担、精准调控容量负荷、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等诸多优点。因此,早期PE联合CRRT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15]。但就此患者来说,服药4小时后在当地医院行清水洗胃,入我院后立即行大黄(30g q8h)导泻、药用炭片吸附、呋塞米利尿,并运用CRRT联合以及PE疗法,有效清除体内毒素。
分析此患者发现,服用大剂量秋水仙碱后出现明显骨髓抑制。研究指出,秋水仙碱抑制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微管聚合,可使细胞周期阻断在有丝分裂的中期,干扰细胞内运输途径[16],尤其在细胞分裂旺盛的骨髓等表现明显,导致三系减少,以WBC、PLT、中性粒细胞下降最为显著,WBC 0.19(单位10^9/L),PLT 6(单位10^9/L),中性粒细胞0.03(单位10^9/L),立即予以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重组人促血小板生长因子,输注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去白悬浮红细胞,请血液科会诊。对于女性患者,应详细询问月经周期情况,以防月经引起的血液成分丢失,该患者末次月经2020-08-05,尚不需要采取措施推迟月经。
秋水仙碱对神经肌肉的毒性作用[17],主要是由于秋水仙碱与微管蛋白结合,干扰了微管功能,常表现为四肢麻木、乏力。Kontos等人[18],最早报道关于秋水仙碱导致的神经肌肉病变案例,在2018年Pettersen等人[19]曾报道一例秋水仙碱中毒患者在中毒1周后出现快速进展的四肢和颈部无力等症状。针对秋水仙碱中毒引起的周围神经损害,及时停药有逆转恢复可能。但该患者中毒后出现双上肢麻木,间断乏力等症状,不排除大剂量摄入后引起毒素蓄积所致的周围神经损伤,一方面积极清除体内毒素,另一方面联系康复科医师,制定康复计划,康复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提高秋水仙碱中毒后患者的功能性和独立性,并尽量减少并发症,最终,该患者好转出院。
另外,人文关怀用于秋水仙碱中毒的抢救目前尚缺乏有效证据。就本例患者来说,患者青年女性,此次与家人争执后,自杀未遂,擅自购买大剂量秋水仙碱后入院。但该患者在入院前隐瞒既往重度抑郁病史,在后续诊疗过程中,患者出现极度不配合、自杀倾向强烈,情绪极其不稳定,利用患者神志清醒时,采用医院焦虑和抑郁量表(HADS),显示患者处于抑郁状态。立即加用调节情绪药物并请心理科专家制定治疗方案。据统计,目前我国的抑郁症患者已达2 600万,是全球第二大医疗负担[20],人文关怀疗法有助于医护人员、抑郁症患者和患者家属建立良好的治疗合作联盟,在关爱、理解、同情的基础上有效倾听,充分接纳、理解和同情患者;了解患者内心情感变化,提升认知水平和治疗依从性,降低中毒事件复发率;积极引导患者及其家属客观对待中毒事件,促进早日康复。
总之,本文报道了1例超致死量秋水仙碱中毒救治成功的病例,在无特效拮抗剂的情况下,应加强对秋水仙碱使用患者教育,一旦中毒,尽可能采用中毒抢救——监护——康复训练——心理指导一体化治疗模式,如服用剂量过大或就诊时间过晚,可采用PE联合CRRT加强对患者体内毒素清除作用,同时注意对重要脏器的保护支持作用,尤其在疾病早期表现出消化道损伤、周围神经损伤患者,应尽早清除胃肠毒素,并联合康复、心理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预后。